今年的雨季,北京市海淀区的水务人用上了一套趁手的“秘密武器”——“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气象、水文、人口等数据,实现雨前预测雨势、雨中智能调度、雨后灾情评估。尤其是雨中的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水务抢险的效率。
今年7月下旬,海淀区“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完成一期阶段性测试并正式上线。这套旨在“让数字化感知跑在暴雨之前,智慧化决策跑在内涝之前”的系统结合海淀区44个雨量站、24个河道水文站、44个积水监测点、万余个分布在河道及城区的视频监控点,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易积水道路、下凹立交桥等易发雨情点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这套系统一投用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7月31日15点30分,暴雨倾盆,海淀区田村北路铁路桥下出现积水,瞬时达到50公分,交通出现堵塞。与此同时,海淀区水务局接到预警。8分钟后,水务抢险一队抵达现场,启动设备进行排水……经过近1小时的抢险处置,积水处理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从出现积水、接到预警、派遣抢险队,到抵达现场,用时仅8分钟。“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上线,使海淀区防汛调度进入了新纪元。而在此前,突降暴雨时,需要人工现场巡视来发现积水并口述积水位置,更别说精准预测、科学指挥。
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宋强介绍,海淀水务大脑由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行政、水安全“五个水”业务模块构成。作为“水安全”模块的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对外联通气象预报、短临预报网格数据、地区人口、海淀区城市指挥中心物联网数据、公安网格化视频等数据,对内整合水务局雨量站、水位站等自动化遥测资源,结合算法模型,模拟未来3小时降雨情况,推演出可能积水区域,淹没水深、淹没路段以及受影响人口。
降雨前,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根据气象预警预报、雨量趋势变化、洪涝模型预测、重点部位排查等,精准预判内涝风险区域,依据防汛预案进行水库、河道的提前布控,防汛队伍、物资的提前部署。
降雨中,水务局指挥大厅根据水旱灾害防御系统的智能语音系统实时调取下凹立交桥、易积滞水点等各点位现场监控视频、周边雨水的汛情信息,并将现场情况资料及位置信息发送至距离最近的抢险队伍,提高反应速度和抢险效率。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加载了多部门会商指挥功能,实现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在线沟通,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指挥大厅可在线调度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
降雨后,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将自动统计汛中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与前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检验。通过数据模型的模拟,指导新建雨水管线、翻建支管、增加雨水口、排水口清淤、防洪修复等工程的建设。
“精准预报、智能分析、准确调度、快速响应,是‘水务大脑’最大的特点。”宋强表示,未来海淀区“水务大脑”将逐步完善水安全模块,开发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行政模块建设,高质量完成智慧水务平台,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水务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经济日报、海淀融媒发布厅